“十三五”时期海北探伤室铅门结构性改革的第一要务
坚持供给侧改革增加钢铁有效供给,海北探伤室铅门厂家去产能取得显著成绩
进入21世纪以来,在经济快速增长的拉动下,海北探伤室铅门工业产能迅速扩张。2015年末粗钢产能达到11.3亿吨,而粗钢产量仅为8.04亿吨。产能严重过剩导致竞争加剧,海北探伤室铅门市场价格持续下跌时间长达四年半,跌幅为60%,出现了“铅价不如白菜价”的怪象。2015年大中型海北探伤室铅门企业亏损645亿元,全行业陷入亏损境地。化解铅板过剩产能是“十三五”时期防辐射铅门工业结构性改革的第一要务,也是行业实现脱困发展的迫切需要和必然要求。
2016年2月,国务院发布《国务院关于钢铁行业化解过剩产能实现脱困发展的意见》,提出在近年来淘汰落后钢铁产能的基础上,从2016年开始,用5年时间再压减粗钢产能1亿至1.5亿吨。2016年11月,工信部公布《钢铁工业调整升级规划》(2016-2020年),进一步提出通过压减产能,2020年粗钢产能控制在10亿吨以内,产能利用率由2015年的70%提高到80%。
两年来,我国压缩炼钢产能1.2亿吨。此外,长期困扰海北探伤室铅门产业的“地条钢”顽疾得到了彻底解决,截至今年上半年,共取缔“地条钢”企业730多家,产能1.4亿吨。随着海北探伤室铅门产能过剩问题基本得到解决,产能利用率恢复到80%左右,海北探伤室铅门价格普遍从每吨2000元上涨至4000元左右,全行业一举扭亏为盈。2017年1至10月份,大中型海北探伤室铅门企业销售利润率为4.4%。